蓝海设计:“海绵城市”的缘起
2020-04-07 14:20:20 来源: 点击:
蓝海设计: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、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,城市开发建设极大的改变了原本的水文循环系统及生态格局,带来了水生态恶化、水资源紧缺、水环境污染、水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,进而也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。
蓝海设计: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、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,城市开发建设极大的改变了原本的水文循环系统及生态格局,带来了水生态恶化、水资源紧缺、水环境污染、水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,进而也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。
针对城市水生态环境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目标的多元化,发达国家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城市规划、建设和管理的理念,经过对本土成功案例的深入挖掘以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,我们提出了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策略。
何为“海绵城市”
海绵城市也可称之为“水弹性城市”,是具有国际语境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的中国化表达,将城市比喻为海绵,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“吸收、存蓄、渗透、净化”径流雨水,从而补充地下水、调节水循环,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出来并加以利用,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“自然”。
海绵城市的范围
“海绵”既包括河湖水系、蓄滞洪区,也包括城市配套设施,如可渗透路面、绿色屋顶、绿地/花园、集雨池、排水管道等。
海绵城市的建设前提
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,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,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、渗透和净化,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。
海绵城市的目标导向
从“渗蓄为主”转变为“蓄排结合”,
建立良性的雨水回收系统,
让城市弹性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突发状况,
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,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。
实现“小雨不积水、大雨不内涝、
水体不黑臭、热岛有缓解”。



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流程
绿色屋顶海绵策略
雨洪来临时,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
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因此,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
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。
一方面,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、储存雨水,
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,可以节省各种能耗;
另一方面,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,
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。
1)开敞型绿色屋顶
坡度较缓可有效汇聚、收集雨水
2)密集型绿色屋顶
可打造景观体验丰富的屋顶花园
3)低荷载陡坡绿色屋顶
加增雨水收集系统
城市道路能“呼吸”
道路采用成透水路面,道路两边增加植草沟,
可收集周边雨水,储存到地下水箱用于回收利用。
同时引流至绿化泄洪带、公共绿地、雨水花园等,
更快地“锁水、透水、净水”。
城市公园进化为“雨水花园”
雨水花园是关于海绵基础设施中
最常见、能灵活运用的设施,
占地体量小、施工相对简便、适合低成本维护管理、
景观效果好、净化效果明显。
1)点状雨水花园
对空间的要求不严格,可灵活设置
2)线状雨水花园
分担硬质排水沟的压力,保持交通顺畅
3)面状雨水花园
本身面积大,便于雨水的收集渗透
成都天府消防文化公园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运用
当前建设的问题和挑战
1)建造形式缺乏美感,无法做到与景观融合,不被大众接受;
2)工程目标单一:只考虑给排水的问题;
3)技术专业度差:目前很多从事海绵城市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到位,对海绵城市理念及实施缺乏研究和实践精神,从而导致最终落地效果并不理想,排水效果达不到;
4)立项缺少联动:海绵城市涉及的范围很广并非单一的问题,同时需要多个专业联动。
总结来看,海绵城市建设自2015年全国研究推行后实验与实践并行,大多数建设出来并不尽如人意。一方面外形丑陋,影响绿化美观,另一方面使用价值缺乏,无法满足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”。
国外相关项目赏析
波特兰NE Siskiyou绿色街道
海绵城市类型:街道
2003年秋天建成的NE Siskiyou绿色街道,例证了可持续的雨洪管理原理,并充分体现了简单、节约成本以及创新的设计解决方案的价值。
加拿大文明博物馆广场
海绵城市类型:花园广场
草原地形通过点缀在广场的小丘再现,花岗岩铺路石铺筑的路面环绕着略微升起的土堆。由连续丰富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微气候,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,减少了热岛效应,并且提高了空气质量。
伊斯坦布尔Kemerlife XXI社
海绵城市类型:居住区
emerlife XXI 居住区解决居住在一个特定水资源不是很充足的区域,为了储备最重要的水资源,景观设计者通过气候分析后进行雨水收集,使水资源得以循环使用。
部分问题答疑集锦
01 海绵城市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说有什么益处?
第一,涵养了地下水,补充地下水的不足;第二,净化水质;第三,可以改善微气候。
02 建造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误区?
一些地方存在对海绵城市缺乏严谨科学的认知、基础性研究匮乏、建设一阵风等问题。海绵城市要建得科学,基础性研究和观测必须先行。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要尊重科学,合理地设计和规划,合理地布局建设。
03 目前海绵城市存在哪些技术问题?
海绵型城市建设目前存在七个方面的关键问题,包括城市海绵体规划技术;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措施的布局及调度运用技术;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技术;城市排水规划标准完善;设计方法改进;城市洪涝预警调度系统;海面城市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。
04 老城区占比较大的特大城市,海绵城市建设是否可行?
相对新城区,老旧城区确实面临空间条件有限、改造难度大等问题。但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、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,多添置一些“海绵体”反而更具可行性。